聚焦影子信贷降低金融部门杠杆率
2017 年以来,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并已初显成效,部分信贷正转回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小银行资产增速减慢。随着影子银行风险出清,整体运营环境改善将利好银行业发展,特别是大型银行作为市场流动性提供者将从中受益。但需谨防政策调整风险。
与美国影子银行高度证券化模式不同,中国影子银行活动主要是银行借助表外理财及其他类型资产管理产品(通道业务)实现“表外放贷”,投向房地产、两高一剩等限制性领域,包括银信、银证、银基合作的非标准债权(非标)、名股实债投资等。这些活动依附于银行成为银行的影子,处于监管模糊地带,且大多尚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计入贷款项,而记为应收款项类投资、同业资产或表外理财,这样可减少计提资本和拨备,从而规避贷款监管要求套利。根据瑞银估算,2016 年底影子银行信贷规模约 60-70 万亿,占整体信贷比重从2006 年的 10%左右大幅升高至 33%。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上传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