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多样的场景适应性与灵活的可交付性。传统上,世上绝大多数工作可以以人类形态完成,因此人形是硬件上具备极大适应性的机器人形态,任何关节的缺失比如手或脚都会使得替代场景大大受限。虽然工业机器人在特定单一场景中具备精度与承重优势(不仅超过人型机器人也超越人类本身),但由于厂家分散、不灵活,并且开发交付周期较长,因此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目前每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不超过40万台。而人形机器人硬件统一,可适应于多种场景,可开放的算法平台可以聚集大量生态开发者,在场景适应性及交付速度上具备优势。

  海外TeslaBot的人形机器人竞品大多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从1973年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机器人WABOT-1诞生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涌现了本田ASIMO机器人、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软银的NAO机器人等一批优秀的人形机器人。然而,虽然其中有些机型已经初步步入商业化,但是绝大多数机型都仍未进入商业化阶段:ASIMO由于无法商业化已经宣布正式退役,波士顿动力的Atlas原本就是研究平台而非商业化项目(仅同公司的机器狗Spot进行了初步的商业化),软银的NAO机器人是少有的、已经进入商业化落地?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