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产业化在即,钠离子电池量产后成本优势明显。2021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上涨,推动锂电池成本大幅提升,下游行业利润被极大压缩。钠离子电池因为资源丰富,相比锂电池具有成本优势,成为当前产业链首选的替代品。预计量产后钠离子电池成本可以降到0.5-0.6元/度,比磷酸铁锂成本低40%。

  政策大力支持,储能、替代铅酸、A00有望多点突破,预计2030年规模达到292GW。(1)当前储能领域快速发展,钠电池有望成为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2)在A00级电车、电动二轮车领域,钠电池成功解决成本痛点,有望替代锂电池;(3)钠电池能力密度、循环寿命远超铅酸,替代空间大。预计2025年钠电池规模达到61GW,2030年规模达到292GW,年复合增长率82%。

  产业链逐步完善,技术基本定型。(1)正极:层状氧化物量产难度低,综合性能优异成为目前正极主流路线;(2)负极:硬碳最适合钠电池,但其生产较为严苛,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3)电解液:多采用六氟磷酸钠+酯类溶剂,添加剂可以影响循环寿命;(4)集流体:使用铝箔,相较于锂电池的铜箔,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当前国内钠离子行业标准即将指定,预计2023年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