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西方社会,人们对于亲缘关系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对权利与义务更为看重。这 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长久以来的宗教影响。在古代西方社会,宗教是人们在血缘家族之外的 最重要的群体归属,并严格了规定教徒的义务与权利。与此同时,西方传统社会文化根植 于海洋文明,离乡出海要求人们跳出亲缘关系,为了共同目标组成新的团体。这进一步催 生了西方社会产生基于契约精神的团体组织。在18世纪问世的《社会契约论》中,我们也 能看到,权利义务对等的契约精神早已内化到了西方社会的群体观念中。也正因此,业界与学界曾有不少声音诟病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然而,从更宏 观的视角来看,这种批评是以偏概全的。不同的管理风格各有成因、各有千秋,适用于企 业的不同阶段与不同情形,并无绝对意义上的优劣。中国家族企业无需妄自菲薄,而是需 要认识到自身特点的优势所在,并需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积极调整、扬长补短。 在家族企业发展早期组织复杂度较低时,家族内部的信任关系与利他倾向能大幅降低 协作成本。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相关法规尚未健全,创业者能获取 的社会资源十分有限。这时,家族成员间的信任支持、共同语言和价值观,能帮助企业快速调动资源、解决问题。

在遍地黄金的年代,适当的“人治”还能加快决策效率,让真正 有胆识和魄力的创一代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与企业家精神,铸造了无数传奇故事。从这个角 度来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差序格局”与“家文化”助推了中国家族企业在过去几十 年的蓬勃生长。 然而,随着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复杂度日益增长,这种管理方式也会显现弊端。一方 面,家族成员内部对于利益分配、责任义务的边界不够清晰,在日益膨胀的财富面前容易 产生矛盾,甚至反目成仇;另一方面,随着业务走向成熟、增长放缓,家族企业将愈发需 要基于契约精神、根据绩效表现来管理内部人才与外部合作伙伴。为了实现基业长青的目 标,中国家族企业必须重视管理方式的转变,在保留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吸纳“法治” 精神,致力于管理机制的建设。在本系列的后续几篇专题研究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 这些问题。 此外,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点还催生了地缘性的商帮组织。“差序格局”中的“亲疏远 近”不局限于血缘、姻亲关系,还能拓展到地缘关系。在传统社会中,相近地域中的商人 们自发形成互助的商帮组织,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形成“十大商帮”1 。虽然现代社会 大规模的人才流动大幅弱化了家族企业的地域特点,但重义气、相扶持的商帮精神依然活 跃在当今中国家族企业的行动中。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