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家电产业供应链稳定凸显,且家电制造业通过多年迭代与积累,产品可靠性并不 输于海外对手,我们依然看好家电全球化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是品牌及制造能力出海 的首选目的地,而海外发达国家本土渠道仍较难切入,但海外品牌商面临的宏观环境波动 较大,未来可能存在更多的品牌并购机会,最终我们希望更多海外消费者能够使用上中国 家电能力赋能后的优质产品,因此我们认为疫情后是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大跨步发展的契机。 回顾中国家电龙头崛起之路:从技术引进到规模化制造,再到品牌定价权 (1)外资品牌进入期,树立家电标杆 1970 年代末到 1980 年代末,国内家电企业率先进入冰箱、洗衣机行业,但制造能力落后 仅具备简单家电产品制造能力,优质产品以海外直接进口为主。其中 1976 年,广州家电总 厂试制全塑洗衣机产品、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波轮式套桶洗衣机。

1978 年1月,国务院设立 轻工业部并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单独成立五金电器工业局,全面支持发展家用电器工业,重 点的家电零部件与原材料进口,以及生产线的海外引进。 引入海外先进生产技术,建立成本优势,向自主生产与代工制造相结合转型。1983 年起, 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1984 年,海尔引进日本三洋生产线,开始制 造分体式空调。1985 年济南洗衣机厂引入滚筒式洗衣机技术。1987 年,小天鹅以 411 万 美金从松下引进了全自动洗衣机生产技术。家电价格高,外资品牌产品树立标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1 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 百户拥有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数量分别仅为 0.6、0.2 和 6.3 台。虽然城市人均可支配收 入从 1980 年的 405.0 元提升到 1989 年的 1180.2 元,但家电产品价格依然远超人均收入, 其中 1980 年代苏州产的香雪海单门冰箱 125 升售价 685 元、上海产的双鹿牌双门冰箱 1200 元。而进口的日立、东芝等冰箱产品售价更超过 2000 元(甚至需要外汇券才能购买)。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