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报告《动力煤框架之供需平衡表》探讨了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煤炭需求波动性的影响,以及供给端政策工具梳理,及其放大价格波动的作用。此文为动力煤框架的第二篇,拟从煤炭(和电力)运输通道的视角出发,探讨煤炭国际国内贸易体系,及从贸易价差角度看待煤炭市场供需变化。

  1.过去五年煤炭的产地和销地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国内煤炭产地向西部集中。经过小产能淘汰,除山西、新疆、陕西、内蒙煤炭主产地外,国内其他地区煤炭产量持续处于下降的态势。

  特高压和坑口电站引导煤炭销地向产地回归,但受政策影响,其对煤炭贸易结构影响已告一段落。

  进口方面,澳洲煤限制后,印尼煤更加重要。未来受中国本土增产影响,中国进口煤总量将下降。

  2.煤炭贸易路线,有哪些关键通道和节点?

  内贸主要靠铁路,大秦线、朔黄线、张唐线和瓦日线为“西煤东运”的主要干道,其中大秦线成本优势最为明显。

  进口航线方面,澳煤禁止进口之后,从印尼马辰港到中国北仑、宁波、防城、黄埔港口是最主要的进口煤贸易航线。

  重要港口方面,北方七港以秦皇岛港为代表,是衔接坑口和北方电厂的节点。南方港如上海港、宁波港、广州港,是衔接内贸煤和外贸煤的节点。

  3.用贸易价差,观测煤炭供需变化

  “港口-坑口”价差,是煤价的领先指标。逻辑在于,当铁路贸易利润见底回升,贸易套利拉动坑口价格回升;反之,当贸易套利空间较大甚至见顶,则贸易套利行为会带动港口价格回落。根据领先性分析,内贸价差领先秦皇岛港口价6天左右。

  “内煤-外煤”价差,在煤炭供需内松外紧背景下,可能保持低位。历史常态是内煤价格高于外煤。2022年可以类比历史上2015年,在煤炭供给内松外紧张和汇率因素双重影响下,国内煤价和进口煤价保持低位、甚至阶段性倒挂。

  风险提示:特高压建设不及预期;煤炭消费转移不及预期;煤价价差不及预期等


download

声明:本站所有报告及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用户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